CORE 核心溫度感測器

NT$11,000

CORE 感測器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能夠為您提供持續、準確的核心體溫監測的穿戴式設備,
以便您能夠以最佳狀態進行訓練和表現。

連續、準確的核心體溫監測由臨床、實驗室和現場測試支援的準確性,
自動將資料傳送到穿戴式裝置+訓練應用程式、ANT+ 和藍牙相容,輕鬆配對。

最多可以抵扣220枚MW幣

尚有庫存

貨號: OTH000106 分類: , ,

商品說明

探索CORE感測器的特色

 

即時、穩定的核心體溫監測
透過前所未有的關鍵數據,進入全新的效能維度。
ANT+和藍牙相容自動資料傳輸
有了CORE您不需要再學習使用新設備,數據將會顯示在您的運動裝置上。
在CORE雲端網頁APP中存儲數據,以分析時間趨勢
了解您的核心體溫與表現指標的關係,以便您可以學習和適應。
準確性經臨床、實驗室和運動員實際測試的支持和驗證
精英運動員和教練信賴CORE提供關鍵數據,幫助訓練和比賽,你也可以。
技術細節
這項創新的感測器技術集合在小巧且防水的設備中,可舒適地在運動、工作時全天佩戴。
  • 尺寸:40 mm width x 50 mm height x 8.35 mm depth
  • 重量:12g
  • 提供醫療及精準度 (ISO_80601-2-56,平均絕對偏差為 0.21 °C)
  • 非侵入設備(佩帶於胸前或手臂)
  • 不受環境溫度影響
  • 電池壽命:可連續傳輸時間 6 天 (睡眠模式最長可達 6 週)
  • 可充電鋰聚合物電池(提供 USB 充電線)
  • 防水深度達 1.5m (IPX7)
  • 藍芽和 ANT+ 連接
  • 支援系統:CORE iOS 和 Android APP、WatchOS、Garmin ConnectlQ、Wahoo、COROS、SUUNTO等
常見問題
為什麼核心溫度對表現很重要?
您的肌肉在努力運作時會產生熱能,一旦累積足夠的熱能您的核心溫度就會提升。身體會嘗試將血液從肌肉轉移到皮膚,透過汗水來蒸發冷卻,這會導致運動表現下降,但您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來減少這種影響。首先,透過監測你的核心溫度,您可以在訓練和比賽期間做出策略性的降溫和配速決策,幫助您保持涼爽並最大化提升表現,其次,您可以透過熱訓練來幫助您適應比賽日時更高的體內溫度,這可以顯著的提升表現-在一項研究中,自行車選手在賽前進行僅10天的熱訓練後在計時賽中速度提升了8%。
CORE測量和顯示哪些數據?
CORE可以測量核心體溫和皮膚,這些指標即時顯示在CORE的APP和兼容的運動設備上。APP和某些Garmin設備上還可以顯示熱負荷指數(Heat Strain Index),顯示身體所承受熱壓力的程度。
我要進行多少熱訓練才能看到結果?
在2-6週內進行10-12次熱訓練可達到最佳效果。大多數運動員在進行4到5次訓練後就會體驗到大部分的效益,並且每週只需2-3次訓練就可以在整個賽季維持效果。每次訓練應在高溫訓練區間內持續進行45-60分鐘訓練,這是建議的訓練課程,儘管即使更少的訓練頻率也已經被證實能提升比賽日當天的表現。
我只在涼爽的氣候比賽,為什麼需要熱訓練?
熱訓練能使身體在核心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更有效的運作,它還可以增加血漿和血紅蛋白,從而提升表現(乳酸閾質和最大攝氧量的功率增加)無論是在炎熱或涼爽的氣候條件下。
熱訓練的好處科學依據是什麼?
熱對人類表現的影響已被徹底的研究和理解。運動科學家們充分證明熱訓練可以提高身體應對高溫的能力、更加高效的降溫以及在炎熱或寒冷的條件下提升表現。生理變化包含血漿及血紅素的增加,汗水分泌率提高、汗水分泌時間提前,您可以從這些相關論文中了解更多。
CORE感測器真的準確嗎?它是如何測試的?
CORE感測器測量身體與環境間的熱能傳遞,AI驅動的演算法使用這些數據來計算具有醫療級精準度的核心體溫。廣泛的測試已驗證了CORE的準確率,與侵入式(電子藥丸)方式比對驗證了準確性。這意味著運動員可以可靠的使用CORE來了解體內的狀況,這是第一款完全非侵入性的可穿戴式裝置。更多關於 CORE 準確性的資訊可以參閱文章《Scientific Data Validating CORE’s Accuracy》。
CORE可相容我的運動設備嗎?
CORE APP可在 iOS 和 Android上下載使用,與大多數的Garmin手錶、自行車碼表相容,同時也兼容COROS、Suunto、Wahoo 和 Hammerhead 的多數設備。搭配與 Apple 和 wearOS 手錶的功能仍然有限,但已有所改善。訓練軟件包括 Today’s Plan、Intervals.icu 和 Golden Cheetah。Training Peaks 的高級版本也兼容。請參閱 CORE 感測器相容性頁面以獲取完整詳細資訊,我們會持續更新相容設備與軟體列表。
我需要心跳帶才可以使用CORE嗎?
為了在訓練過程中獲得更準確的數據,我們強烈建議搭配心跳帶使用。心率數據有助於CORE準確地將測量到的熱流轉換為核心體溫。在日常活動(即非運動狀態)中,無論是否配帶心跳帶,核心體溫數據都是準確的。

※出貨時間
週一到週五每日下午四點前下單並付款完成,預計當日出貨 ,週五下午四點後以及週六、日的訂單,於隔週一出貨。(六、日、國定假日無配送)
(若使用超商取貨,可能因商品調貨,出貨時間延長,無法當日完成出貨,若比較急,建議選用宅配)
(部分訂單為實體門市調貨出貨,不適用此出貨時間)

※到貨時間
宅配 - 每日下午四點前下單,預計當日出貨,隔日到貨。(週五下午四點後以及週六、日的訂單,於隔週一出貨,隔日到貨)

7-11、全家超商 - 每日下午四點前下單,預計當日出貨,等待3個工作天,待超商發送取件簡訊,即可取件。(週五下午四點後以及週六、日的訂單,於隔週一出貨,待3個工作天,待超商發送取件簡訊,即可取件)

※注意事項
若遇連續假期國定假日或特殊特惠活動(春節、端午、中秋、周年慶、特賣、雙11、雙12、快遞公告配送延遲...),配送時間有可能順延或變動,敬請見諒。
團購商品、廠商直送商品不適用此出貨時間。
團購優惠館為沒有現貨商品,出貨時間依每團商品下方出貨時間,等候商品到齊全才會出貨。

馬拉松世界保留訂單接受與否權利,若因交易條件有誤或商品缺貨等因素導致無法出貨,將以電話.MWAPP私訊聯繫通知,並協助辦理退款或更換商品,如造成您的不便,敬請見諒。

※無提供換貨服務,若您希望更換商品的尺寸或款式,請依照退貨流程申請退貨,重新下單選購您需要的商品。
馬拉松世界MW商城自商品出貨日起,提供30天的退貨服務,請確保商品保持全新狀態,包含完整標籤、包裝及吊牌未拆除,並且無任何人為使用痕跡、故障、破損、刮傷、髒污、異味或受潮的情況。此外,退貨時請確認商品、配件、附件、贈品、內外包裝及發票皆完好無缺。
※我們僅提供一次退貨服務,退貨須於30天內完成申請,並確保包裹在寄回後的35天內送達寄件地址,超過此時間將無法受理
※下列情況除商品本身瑕疵外,恕無法辦理退貨:
1.壓縮類商品
2.冷凍生鮮商品
3.GPS運動手錶、耳機商品
4.團購商品
5.個人衛生用品(口罩、襪子、內褲、瑜珈墊)
6.按摩槍
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。

退貨流程
請至MWAPP進入MW商城,選擇【會員】【購買紀錄】-點選【申請退貨】,填寫相關資料後,再次點選【申請退貨】按鈕,客服專人收到申請將會為您安排宅配通快遞1-3日到府取件
屆時請將所有退貨商品和發票包裝成一份包裹,轉交宅配通司機,待收到您的商品,會趕緊確認和安排退款事宜,退貨進度可於【購買紀錄】查看進度條。
(如出貨清單顯示會員載具.手機載具,可不用提供發票)
若一筆訂單有多件商品申請退貨,請將退貨商品包裝成一份包裹,不要分開包裝(由不同出貨地出貨的商品也包裝成一份)
一筆訂單選購多項商品,可以只退部分品項
若收到商品時,發現內容物不齊全、缺件、瑕疵或商品錯誤,為確保您的權益請拆封後,立即拍照商品,並拍隨貨提供的出貨明細單,於訂單點選聯絡客服,提供照片,將會協助您後續處理。
※若訂購時,沒有申請會員,為使用訪客身分,欲申請退貨,請先註冊會員,透過APP-選擇聊天,和馬拉松世界小編反應,將會協助辦理

 退款時間:
使用信用卡,費用退回時間將依您信用卡商結帳日為準,若已超過結帳日,信用卡還是會與您收款,於下/下下個月帳單才會退回
使用轉帳退款,費用於15-30工作天內轉入您提供的帳戶
如商品部份退貨後,訂單金額未達免運標準,退款金額將會扣除訂單出貨之運費70
訂單若使用MW幣折抵.優惠券,退貨.取消將不會退回MW.優惠券

  1. 退貨的商品必須保持商品的完整性,為全新狀態,且商品吊牌不能剪標,包括主要商品、使用手冊、註冊回函、週邊零件,否則馬拉松世界有權拒絕接受退貨。
  2. 若商品有附特殊包裝(鞋帶與配飾、紙盒...等等)需保持完整無毀損並一同退回,外包裝請勿直接以膠帶黏貼,一經黏貼毀損,恕無法接受退貨申請,請您以送貨廠商使用之包裝袋()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,若原包裝袋()已遺失,請另使用其他包裝袋()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,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。

  3. 若商品因消費者個人不當使用拆卸產生人為因素造成故障、損毀、磨損、擦傷、刮傷、髒污、包裝破損不完整者、附配件不齊者,恕不接受退貨。

  4. 在您收到貨品後如因非人為因素之商品損毀、刮傷、或運輸過程造成包裝破損不完整者,請您儘速通知本公司客服人員,我們會進行商品瑕疵或損壞鑑定,並儘速將新品寄給您。

    MW商城客服專線03-6572307#9(星期一至五10:00-12:00/13:30-18:00,六日及國定假日不提供服務)

商品評價

目前沒有評價。

搶先評價 “CORE 核心溫度感測器”